從上海特大個人信息外泄案看安全運維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偵破兩起特大個人信息外泄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0余名,查獲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2億條。其中,泄露數十萬嬰兒信息的竟然是上海市衛(wèi)生局數據庫的第三方維護人員。據介紹,犯罪嫌疑人張某是幫助衛(wèi)生局維護數據庫的某公司技術部經理,他每個月都從家里訪問衛(wèi)生局新生兒數據庫,從中下載私密信息。
除了上海之外,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都在最近開展了打擊侵害個人隱私的專項行動,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1700余人。據此項專案的副指揮長、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廖進榮介紹,被買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包括金融、電信、工商等領域,這表明當前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犯罪非常嚴重。根據媒體報道,這些信息很大一部分跟前面提到的上海案例一樣,是由維護核心數據庫的第三方外包人員、臨時工等獲取并買賣的。
第三方運維三大安全風險解析
目前無紙化辦公、電子政務等技術逐步成熟,相關系統(tǒng)的用戶隱私數據越來越多地被應用起來,導致用戶隱私外泄的危險性加大,各類企業(yè)、單位、組織的核心數據庫都處于危險之中。而在傳統(tǒng)運維模式下的第三方外包人員,在對數據庫進行維護時,企業(yè)面臨著以下風險:
事前:身份不明確,授權不清晰。
目前的IT事務基本采用是項目制,很少有單位有自己的IT運維團隊。從上海市衛(wèi)生局的案例可以看出,即使一線大城市的重要單位,其運維也是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完成。
作為第三方運維公司,其人員的身份、授權往往會存在多種問題,比如運維人員可以使用什么等級的賬號、擁有什么權限、權限維系的時間多長,如果事先未曾明確規(guī)定,就將帶來運維安全問題。
事中:操作不透明、過程不可控
媒體報道,上海此次特大公民信息外泄事件中,第三方公司人員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每個月兩次非法登錄核心數據庫,竊取公民隱私信息而未被發(fā)現。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問題沒有得到暴露,這本身就說明第三方公司在進行IT運維操作的時候操作不透明、過程不可控。而類似的案例在業(yè)界其實并不鮮見。在此情況下,用戶隱私信息安全,就只能依靠第三方運維人員的操守與職業(yè)道德。很顯然,這種缺乏監(jiān)管的IT運維操作,是帶有巨大風險的。
事后:結果無法審計、責任不明確
由于IT運維是個缺乏客觀性標準的行業(yè),有很多彈性和偶然性因素存在,內部系統(tǒng)及人員管理極其混亂,像以致上海衛(wèi)生局案件事發(fā)之后,相關部門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失職人員追責,事后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調查。
企業(yè)IT安全運維面臨四大挑戰(zhàn)企業(yè)IT運維項目中通常存在四大安全風險:
1、賬號管理混亂。在某些系統(tǒng)中,員工之間為方便公務操作會通用若干共用賬號,而這些為了一時方便的賬號可能給整個系統(tǒng)的安全帶來困擾。當系統(tǒng)出現問題時,由于賬號共用,可能導致無法確定責任人,即使可以確定責任人也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技術定位。
2、權限管理混亂。由于一些系統(tǒng)不支持細致的賬號分級,導致員工對于系統(tǒng)的管理權限十分混亂,這就有可能造成局域網內重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系統(tǒng)中毒,黑客便可以運用系統(tǒng)管理的高級權限在局域網內操作,造成更大的威脅。
3、設備日志管理混亂。由于系統(tǒng)內軟硬件設備的品牌差異、功能參差不齊,導致各設備之間不能有效協作,引發(fā)設備日志管理混亂,不能為管理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4、傳統(tǒng)安全審計問題。傳統(tǒng)安全審計對于加密協議的支持較少,無法審計網內的加密內容,也無法實現基于IP的安全審計,這就給整個系統(tǒng)審計造成盲區(qū),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小結——安全運維需“軟硬”兼?zhèn)?/p>
近年來,用戶隱私泄露已成為嚴重困擾互聯網企業(yè)及網上政務運維機構的問題。從“軟件”上來說,企業(yè)想要將信息安全方面的風險降至最低,就需要一套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而從“硬件”上來說,企業(yè)不但需要能夠對運維工作進行監(jiān)管的信息安全產品,同時也需要能夠進行細顆粒度授權,對運維人員操作權限進行明確分工、限制的設施。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fā)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