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杭州實踐:累計歸集數據310.68億條
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從每一個網頁的瀏覽,到每一次便捷的約車,從政府部門登記的每一條信息,到醫(yī)院就診的每一個記錄,數字時代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創(chuàng)造著一種新生資源——數據。
新機遇,新挑戰(zhàn),新要求。
從各式各樣的行為分析,到個性化的服務推送,從企業(yè)的數據“掘金”,到世界各國在前沿技術研發(fā)、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熠熠生輝的大數據價值正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一場戰(zhàn)略性的競爭,用好大數據資源,主動增強運用大數據的本領,方可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時不我待。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了《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7年12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大數據是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這一重要論斷,并指明了推動大數據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等五項工作部署。我國發(fā)展大數據開啟了新的篇章。懂得大數據,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杭州是一個縮影。攻堅克難,59個部門、300多億條政務數據無條件歸集在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工作人員遞給我們三本“菜單”——《杭州市政務數據資源目錄(2018版)》。三本厚厚的目錄詳細列明了杭州市56個單位的政務數據和83個省接口的共享情況,什么單位共享哪些數據,共享和開放的屬性是什么,更新周期有多長等等,一一在列。“目錄里的數據全部實現了歸集,支持全市范圍內跨部門、跨區(qū)域共享”,工作人員介紹說,“群眾辦事需要的材料,只要在政府其他部門辦理業(yè)務留有數據痕跡,現在就不用重復提供了。”要做出舌尖上的美味,先要有好食材;城市治理要實現智慧化,海量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共享是首要前提。杭州市以“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著力推動政務數據、公共數據、互聯網數據、企業(yè)數據等數據資源的歸集和共享。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杭州僅全市61個市一級部門和34個市直屬企事業(yè)單位,就建有信息系統899個、數據庫627個、數據庫表60余萬張,有的大部門如人社、城管等,自身都有30多套系統,彼此之間以前均互不聯通,全市公共數據量將近1000億條。這樣龐大的數據如何進行整合和比對?“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數據,怎么能輕易給別人分享”“有風險,不方便分享”“數據都分享了,單位還有存在感嗎?”……面對一些部門和單位發(fā)出的質疑,如何在打破信息壁壘的同時打破觀念壁壘
推進大數據運用,建設智慧城市,決不允許存在信息孤島!杭州市委市政府銳意改革,攻堅克難,明確提出政務數據要“無條件歸集,有條件使用”,為大數據歸集與共享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你們部門的數據在哪里,什么時候提供?”“能接入的數據馬上接入”“不能提供數據的請打報告申請”……2017年9月的第一個周末,是杭州數據歸集共享攻堅戰(zhàn)打響后的第一個非工作日。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辦公室里熱火朝天,首批14個相關單位的業(yè)務負責人與技術人員齊聚一堂,拉開了數據歸集共享“大會戰(zhàn)”的序幕。截至今年1月19日,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已歸集 59 個部門、4118 張表、63169 個字段,累計總歸集量310.68億條。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政務數據交換中心。
改革不等人,為提高數據歸集的效率和實用程度,杭州市在數據歸集過程中堅持目標和需求導向,通過現場需求對接會的方式,讓數據需求部門和數據提供部門面對面溝通,確認需求數據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為數據精確交換奠定基礎。截至目前,杭州已組織召開需求對接會42次,涉及部門45家,細化數據需求226項,數據匯集速度提升了2至3倍,滿足了改革所需。
與此同時,杭州堅持安全底線,加強對數據歸集共享和使用的管理。印發(fā)《杭州市政務數據安全管理工作意見(暫行)》,明晰政務數據安全各方職責,建立政務數據安全監(jiān)督檢查、通報和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對共享數據的使用情況實行24小時監(jiān)控,調閱數據以“水印”方式全程留痕,確保信息安全。“夜以繼日的并肩作戰(zhàn),培養(yǎng)出了大家的默契,也穩(wěn)步推動了數據歸集進程。”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數據資源處處長齊同軍說,“以前對共享數據不情愿、有顧慮的,現在感受到了大數據運用的好處,共享數據、使用數據改進管理的自覺性大大提高了。”融則通,通則利。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相互孤立的數據資源相互連接,實現了全市政務數據聯通共享、動態(tài)更新,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動產登記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套表格填報、一個系統審核”,跑出了全流程60分鐘領證、全國最快的“杭州速度”;商事登記在全國首推“1+N”+X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改革,率先啟動“商事登記一網通”,實現85%新設企業(yè)可按“一件事”標準進行網上辦理;投資項目審批中大力推行模擬審批、多測合一、聯合驗收等創(chuàng)新舉措,投資項目總體審批周期再提速30%;公民個人事項辦理中推行“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憑身份證可辦理296項事項,使用手機端實現全程辦理的達86項……“下一步,我們將引導企業(yè)、行業(yè)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數據加入數據開放平臺,推進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統一匯聚,通過和政務數據的融合、比對、補充,有效豐富政務數據內容,并逐步向社會開放部分政務數據資源,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創(chuàng)新,充分釋放數據紅利,激發(fā)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活力。”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鄭榮新表示。
創(chuàng)新引領,連接起“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在杭州,有一句被很多人熟知的“名言”: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jiān)控攝像頭的距離。它們都在一根桿子上,卻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有人統計,中國有的大城市有將近60萬個攝像頭,如果不借助人工智能,需要120萬人才能在當天把攝像頭的數據看完。數據歸集是基礎,智能運算是關鍵,杭州將“世界上最遠的距離”連接了起來。2016年,杭州市正式啟動城市數據大腦。堅持創(chuàng)新引領,著力構建平臺型人工智能中樞,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運用,給城市裝上可以感知、預警、指揮的“大腦”。
交通治理,是杭州城市數據大腦挑戰(zhàn)的第一個難題。
2017年10月9日上午,一場救護車演練在杭州市蕭山區(qū)開展。在市心路—晨暉路路口到市心路—利華路路口全程近7公里的演練中,救護車出行被優(yōu)先21次,平均行駛速度達36km/h,相較該路段常規(guī)通行時間節(jié)省854秒。
854秒的“救命”時間背后,是交通、公安、醫(yī)療、消防等不同部門系統之間的數據整合,更是一套快速而精密的運算和系統調度——急救點接到電話,運算平臺根據共享數據進行實時計算,自動調配沿線信號燈配時,同時,監(jiān)控視頻根據救護車的GPS定位,始終跟蹤救護車行駛,指揮中心的終端大屏會幫助交警把控急救的實時進展。調度中,對路段的預判提前好幾個路口,并以秒級單位進行分析判斷,確保車輛最快速在綠燈狀態(tài)下通行。
去年9月以來,杭州城市數據大腦交通模塊率先在市區(qū)和蕭山區(qū)部分道路開展試點。通過對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實現交通實時狀態(tài)判定和自動事件報警,并通過人工智能反哺信號燈控制系統,計算出實時的交通優(yōu)化方案。杭州交警支隊的道路拍攝畫面
目前,數據大腦已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qū)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jié)省4.6分鐘。在主城區(qū),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全市信號燈報警并調整配時方案8000余次,視頻監(jiān)控自動巡查到安全事件近2萬件。
“道路資源有限,供需矛盾日趨尖銳。新能源、新藍海在哪里?大數據的出現和應用,就是交通管理的新藍海。”杭州市公安交警局政委王葉飛說。以城市大腦為載體的大數據應用在杭州的城市治理中徐徐展開。在杭州市城管委大樓內的數字大廳,大屏幕上顯示的杭州地圖不時亮起反映問題的紅點。十幾個工作人員對著大屏幕和各自的電腦屏幕,及時分派解決問題,每天,這個大廳要處理問題約1萬個。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杭州市城管委主動更新城市治理理念,積極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手段,依托“數字化城管”、視頻監(jiān)控等技術,開展智慧城管建設,推動杭州城市管理的重心已從人防轉為技防。杭州城管指揮中心的城市信息熱點圖
數據是“放大鏡”,更是“望遠鏡”。在豐富的數據基礎上,杭州充分發(fā)揮城市大腦的輔助決策作用。在虛擬的數字城市中構建算法模型,通過機器學習不斷迭代優(yōu)化,計算出更“聰明”的城市運行和建設方案:每個路口紅綠燈設置為多長時間通行效率最高,哪些路口應該禁止左轉,公交車輛和線路如何調度更為合理,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選擇……讓政府決策更為精準、智能。
“城市大腦”模型
“城市大腦”模型
數據大腦的運用不僅是技術創(chuàng)新,更催生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改變。以交通領域為例,大數據的量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更為客觀公平的衡量標準,決定了無論是分流疏導還是信號配時,都必須摒棄傳統的點線管理模式,而要用系統論的方法來統籌組織面上交通、區(qū)域交通。同時逐步改變了交警傳統的警務機制和管理模式,真正把大數據作為戰(zhàn)斗力生成方式,推動“城市數據大腦”與交管業(yè)務工作的融合,努力實現公安交管工作的轉型升級。
大膽拓荒,加大推進力度。2018年,杭州將進一步拓展應用領域,圍繞交通治堵、移動辦事、智慧亞運等重點,推動城市數據大腦應用從交通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延伸拓展。啟動城管、醫(yī)療系統全面接入和改造提升工作,在數據資源互通、智能算法共享條件下,探索提升行業(yè)系統效能的有效路徑。
“在與企業(yè)的合作中,政府部門既要注重幫助企業(yè)尋找和培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也要堅持主導主動主控,以需求為導向,需求引領技術,實現雙贏。”談起交通大腦建設的過程,杭州市交警局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跟我們分享了與企業(yè)的“相處之道”:“開始的時候還有分歧,現在合作得越來越愉快了!”社會治理不能只由黨委政府唱“獨角戲”,大數據運用也不例外。交警局所提的“相處之道”是杭州市充分發(fā)揮行政管理領導力,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城市大數據治理的有力證明。阿里云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支撐,中控、銀江等深入開展交通調控研究,海康、大華提供視頻檢測技術,新華三、富士康提供云計算、網絡設備等支持……城市數據大腦廣泛吸納相關領域龍頭企業(yè)參與研究、發(fā)揮所長。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還與阿里云、城市大數據運營公司聯合開發(fā)“祥云”DRMS,實現了百萬級數據的秒級歸集,有效整合數據資源。杭州阿里巴巴濱江區(qū)總部
在運用大數據治理交通過程中,交警部門加強與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經信委等部門協作,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高新企業(yè)優(yōu)勢互補、信息共享、合作多贏。充分發(fā)揮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優(yōu)勢和公安交警部門的實戰(zhàn)經驗優(yōu)勢,加強產研結合、科技攻關和機制創(chuàng)新,為以數據為紐帶,促進部門和企業(yè)協同治理“城市病”探索了路徑。
加速“云端產業(yè)”發(fā)展,杭州著力建設云棲小鎮(zhèn)、云谷等產業(yè)平臺,落地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引進人才,打造一批“大數據開發(fā)企業(yè)”;同時繼續(xù)大力推進“工廠物聯網”,將每一個生產過程“數據化”,確保采集足夠,為大數據運用打下堅實的產業(yè)和技術基礎。“沒有一批全球有影響力的企業(yè),也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局面。在參與城市數據治理過程中,企業(yè)自身也獲得了發(fā)展。”杭州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說。在充分發(fā)揮政府部門和企業(yè)合力的同時,杭州市還注重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大數據治理中,打造千千萬萬個數據流通的“毛細血管”。小到井蓋、路燈,大到橋梁、隧道,從找找車位、找找公廁、天天騎車到街市百態(tài)、政策惠民,杭州市城管委推出的“貼心城管”App匯聚了杭城城市管理各行業(yè)“人”“事”“物”等各類靜態(tài)和動態(tài)信息,并在國內首次推出“我來爆料”功能等舉措,主動打開城市管理“工作閉環(huán)”和“黑盒”,在建設城市管理“數據大腦”方面,持續(xù)提升著各類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狀態(tài)的感知能力。
2017年11月30日,“杭州政務”App上線,以政務辦理為重點,在解決群眾“辦事難”問題的同時,延伸數據收集面,成為集政務信息共享和數據資源積累于一身的移動政務端。目前,浙江政務服務網App 杭州平臺累計接入事項 86 項,其中公民個人辦事事項 53 項、商事登記事項33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