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海上風電項目成本幾年間降低了一半
在10 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們乘船沿著默西河駛入了愛爾蘭海。當船行駛在海上時,我看到遠處有許多高大的建筑。很快,我就意識到這些原來是一個風電機組陣列的塔架。這個風電場離岸6km 左右,吊裝的風電機組高達195 m,每個葉片的長度為80m。
“這種單機容量為8MW 的機組每轉動一圈所產生的電量,足夠滿足一個英國家庭每日的用電需求。”東能源風電業(yè)務副總裁Benj Sykes 解釋道。這家公司正在負責建設這個風電場,并擁有項目的一半所有權。
從6 月份以來, 工人們就開始在這個名為BurboBank 2 期的海上風電場中忙碌著,使用巨大的起重機將高達15m 的基座安裝在海床上。這個風電場將吊裝32 臺單機容量為8MW 的機組,一旦今年下半年實現并網,將能夠為23 萬戶家庭的46.6 萬名居民供應足夠的電力。
在歐洲,像Burbo Bank 這樣的海上風電項目正在不斷增多。雖然從數量上來看,陸上風電場依然明顯多于海上風電場,但過去幾年間后者的重要性已經顯著提升。產業(yè)促進組織WindEurope 的數據顯示,直到2011 年,歐洲每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中,海上風電僅占5%—10%。而去年,有接近1/3 的新增風電機組被吊裝在了海上。這種高速增長使得風電在歐盟電力供應中的占比由2000 年的2%,提高到了如今的12%。
僅今年上半年,歐洲海上風電項目的新增投資額就達到了140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47 億元),新增3.7GW裝機容量。在北海、波羅的海以及愛爾蘭海域,有超過3300 臺機組實現了并網,僅今年上半年就有114 臺機組在歐洲海域并入電網。這與美國和亞洲的海上風電發(fā)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地區(qū)才剛剛起步。
對于歐盟而言,海上風電的高速發(fā)展是其實現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的重要助推器。根據電網運營商協(xié)會Eurostat 和Entso-E 的數據,來自于水電、風電、太陽能發(fā)電、生物質能發(fā)電以及地熱發(fā)電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在歐盟總電力供應量中的占比已經由2004 年的15% 提高至2015 年的34%。這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光伏和風電。2015 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3GW,是同期化石能源發(fā)電和核電新增裝機規(guī)模總和的近兩倍。WindEurope聲稱,目前歐洲所有的風電機組所產生的電力可以滿足87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風電產業(yè)的成功,不僅僅來自于政府的補貼和激勵,更是由成本的顯著下降帶來的。目前,歐洲每兆瓦時的陸上風電價格為50—96 歐元,海上風電則為73—140 歐元。與之相對,天然氣和煤炭發(fā)電的價格則在65—70 歐元左右。在英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陸上風電是所有新增電力來源中價格最低的一種形式。如果把環(huán)境成本考慮在內,風電將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德國,其1/3 的電力來源于可再生能源;丹麥的這一比例為42%,蘇格蘭則達到58%。在一些晴朗或者風大的日子里,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現在已經可以滿足這些國家的全部電力需求。
當然,目前歐洲風電產業(yè)的發(fā)展也面臨著一些阻力。歐洲風電產業(yè)相關人士表示,電網和儲能設施建設滯后,導致風電未能被全部消納。此外,化石能源和核電行業(yè)也在抵制能源革命。風電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周期性出現的能源過剩,已經導致歐洲電力交易所現貨市場交易的電力價格顯著下降——每千瓦時的價格在過去5 年間降低了一半。在歐盟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風電已經具備了與火電進行競爭的能力,這讓那些在化石能源上投入重資的公用事業(yè)企業(yè)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對此,Benj Sykes 無情地抨擊了化石能源行業(yè),“陸上風電正在成為所有新增電力容量中價格最低的一種,這已經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了。”
東能源是歐洲海上風電項目開發(fā)的領頭羊,正在超越其競爭對手——RWE Innogy、Iberdrola 和NorthlandPower。東能源的全稱是“丹麥石油與天然氣(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這也反映了它曾經不那么綠色的一面。類似的轉型也發(fā)生在了Benj Sykes 身上。在2012 年加入東能源之前,這位劍橋大學訓練有素的地質學家為殼牌以及赫斯公司等大型化石能源企業(yè)做了將近20年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探查工作。Sykes 說,他之所以離開化石能源公司加入到風電行業(yè),部分原因是其關注環(huán)保的子女們批評了他。
歐洲海上風電實現快速發(fā)展的動力來自多個方面。其中之一是,歐洲各國政府以及歐盟將發(fā)展風電產業(yè)作為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給予其大力支持。此外,在過去的數年間,許多項目的每兆瓦時成本也下降了大約50%,比如東能源所屬的Borssele 1 期和2 期項目的單位兆瓦時報價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72.7 歐元,這兩個項目很快將于荷蘭海域開工建設。而就在幾年前,這一報價還高達140歐元。
推動成本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機組制造越來越趨于工業(yè)化和標準化;機組的單機容量和發(fā)電機的功率正在不斷提高,從而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風能。此外,與陸上風電項目相比,海上風電場所處區(qū)域的風速更高,并且較少招致公眾的抗議。雖然目前開發(fā)海上風電也引發(fā)了關于這些工業(yè)設施是否會干擾海鳥以及海底生物生存的爭議,但這并未影響到海上風電的發(fā)展。
Sykes 的風電業(yè)同仁則對產業(yè)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9 月份,數百名業(yè)內代表齊聚德國漢堡,召開了WindEurope 峰會。會上,WindEurope 的首席執(zhí)行官Giles Dickson 表示,歐洲的領導人并未能就到2030 年將各國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7% 的實施細節(jié)達成一致。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將意味著彼時整個歐洲大陸47%的電力會來自可再生能源。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oš Šef?ovi? 指出,歐洲風電產業(yè)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30 萬個工作崗位,中國、美國以及印度也在緊追直趕。
在德國經濟和能源部長Sigmar Gabriel 看來,風電產業(yè)當前正在不斷減少對補貼以及政策性激勵的依賴,“在實行多年的固定電價之后,風電產業(yè)已經不再需要此類政策保護了。”
分析師認為,進一步加快歐洲風電產業(yè),尤其是海上風電發(fā)展的阻力主要來自于政治失靈。歐洲各國政府仍未能建立起新的電網基礎設施,以便將大量可再生能源電力從人口稀少的北部沿海地區(qū)輸送到南部的工業(yè)中心。尤其是德國,還沒有為可再生能源的下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有利條件。雖然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德國是歐洲的“心臟”,也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該國聯(lián)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一直遲遲無法兌現建立連接南北的“電力高速公路”的承諾。若這些線路能夠建成,將會大大提高電網的容量,并可以將海上風電輸送到負荷中心。政治家們總是向當地的反對勢力妥協(xié),規(guī)劃建設新的輸電線路。
按照德國聯(lián)邦網絡局的說法,這種電網瓶頸使得僅在2015 年,就有4100GWh 的風電無法并入電網,這些電力足夠120 萬家庭使用。Dickson 表示,“目前亟需做的逐步擴大電網連接和容量,從而可以將所生產的電力全部并網。”但在這次風電峰會上,他從Gabriel 那里得到的不是加速輸電線路建設速度的承諾,而是一份限制海上和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政策聲明。
“過去,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擴大產業(yè)規(guī)模,信奉的哲學是‘越快越好’”,Gabriel 說到,“而現在,由于電網系統(tǒng)的建設未能跟得上風電發(fā)展的步伐,我們已經到了極限。”
第二個障礙則是缺乏用于儲存富余風電的設備。數年來,歐洲各國政府都在大力支持新儲能技術的發(fā)展,比如大容量電池和使用電動汽車儲能。然后由于缺乏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這些項目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
對于像前西門子風電事業(yè)部首席技術官HenrikStiesdal 這樣具有豐富從業(yè)經驗的人而言,目前的情況充滿了諷刺意味:“過去,政治家們常常警告公眾,風電可能永遠也無法滿足社會的電力需求,而現在他們則不得不面對風電的富余。”在Stiesdal 看來,儲能技術和并網不但不是問題,反而是機遇,他稱之為風電的“金彈(指一本萬利的商品)”。
“一旦這些問題得以解決,風電將可以覆蓋全球絕大部分的電力需求”,Henrik Stiesdal 指出。WindEurope認為,到2030 年,風電在歐盟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將會接近30%。該組織認為,巴黎協(xié)定的正式批準意味著,歐盟將會進一步加速能源轉型進程。
在參觀東能源的Burbo Bank 項目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這個產業(yè)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工程師和工人們僅需要花費數月就可以吊裝起十臺機組,其可以為25 萬戶家庭供應所需電力。
與Stiesdal 一樣,Sykes 也對海上風電的明天充滿了信心。他預計英國的“脫歐”不會對海上風電發(fā)展產生很大影響,并指出,Burbo Bank 2 期的共同所有者中包括了玩具制造商樂高的母公司,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海上風電是一種穩(wěn)定、日益低廉的能源形式,并且是環(huán)境友好型的。不久的將來,它將具有難以撼動的市場競爭力。”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