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水電工程:新安江水電站
一、簡介新安江水電站建于1957年4月,是建國后中國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力發(fā)電站。其位于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鎮(zhèn)以西6公...
一、簡介
新安江水電站建于1957年4月,是建國后中國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力發(fā)電站。其位于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鎮(zhèn)以西6公里的桐官峽谷中,一江碧水逶迤東去,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空調,給這座小城帶來獨特的小氣候,使新安江成為名聞遐邇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1]庫區(qū)于1957年3月10日開始,至1971年6月,淳安、遂安兩縣共淹沒49個鄉(xiāng)鎮(zhèn),1377個自然村,移民累計29.15萬人,其中在縣內安置的82544人,在省內桐廬、富陽、德清、金華、常山、蘭溪等14個縣安置的約14萬人,安置在江西省64680人,安徽省5630人,其他省市1293人。
(來源:E小水電)
二、背景
1959年9月,大壩比計劃提前15個月封堵最后一個導流底孔,水庫開始蓄水。
1960年4月、5月,第一、二臺機組提前20個月發(fā)電;同年9月,220千伏新安江——杭州——上海高壓輸電線路架通,華東大電網開始形成。
1965年12月,電站工程竣工。新安江水電工程施工期,包括準備工程在內,共46個月。工程開挖土石方585.92萬立方米,澆筑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175.5萬立方米,使用水泥34.75萬噸、鋼材3.62萬噸、木材13.55立方米,修建專用鐵路64公里。浙江境內水庫淹沒耕地30.98萬畝,移民29.15萬人,工程總投資45,697.4萬元。
新安江水電站以發(fā)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抗咸頂潮、航運、漁業(yè)、林業(yè)等社會經濟效益。電站建成后,年平均發(fā)電量達19.6億千瓦時,同時為電網調峰、調頻、防洪減災做出了重大貢獻。
電站建成前,常因山洪暴發(fā),江水陡漲,新安江兩岸田淹房毀,人民深受其害。電站建成后,避免和減輕了下游30萬畝農田的洪澇災害。新安江水庫淹沒了85座山,形成了大小島嶼1078座,稱為"千島湖"。最大的島為界首島,面積1320公頃,最小的島為龍珠島,面積僅0.24公頃。千島湖蓄水量為178.4億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34米,湖中島嶼森林覆蓋率達82.5%,年平均氣溫17°C,水溫14°C。為建設新安江水電站,淳安、遂安兩縣人民作出了重大犧牲。淳安縣境內的13個村于1957年3月10日開始首批移民,至1971年6月,淳安、遂安兩縣共淹沒49個鄉(xiāng)鎮(zhèn),1377個自然村,移民累計29.15萬人,其中在縣內安置的82544人,在省內桐廬、富陽、德清、金華、常山、蘭溪等14個縣安置的約14萬人,安置在江西省64680人,安徽省5630人,其他省市1293人。
三、技術
1.工程施工:用明渠導流,導流流量4600m3/s,設有3×10m×13m導流底孔。一、二期均用木籠圍堰,一期圍堰高16m,頂部澆1.2m厚混凝土,可以過水。二期圍堰利用一期圍堰木籠,在其上再加木籠,高22m,但由于改成了不過水圍堰,當來水量達4400m3/s時,造成圍堰失事。
工程量、工期和造價: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開挖586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176萬立方米。混凝土最大日澆筑量達9000立方米,最高月澆筑量14萬立方米。工程開工到第一臺機組發(fā)電,工期僅3年。工程實際造價3.92億元,單位千瓦造價591.7元。
2.經濟效益:新安江水電站是華東電力系統(tǒng)主要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電源。至1990年底,累計發(fā)電430.21萬千瓦時,總產值達27.05億元,為電站總造價3.92億元的6.9倍。
遭遇二十年一遇到千年一遇洪水的情況下,經水庫調節(jié)可以削減洪峰流量22%~28%,免除或減輕下游建德、桐廬、富陽等城鎮(zhèn)和30萬畝農田的洪水災害。1960~1988年已新安江水電站(早期郵票)攔蓄大于1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11次,減輕直接經濟損失1.1億元以上。
四、移民
1957年至1960年,國家在建設新安江水庫期間,動遷移民30.6萬人,其中后靠安置7.9萬人(淳安4.3萬人,歙縣3.6萬人),遠遷安置22.7萬人(安置在浙江省12萬人、江西省10.7萬人)。從1957年到1970年前后,原遷安置在浙江省淳安、富陽、建德、開化、常山、衢縣、金華、龍泉、云和、遂昌等12個縣的新安江水庫浙江省移民中約有10016人,因沒有切實可行的移民安置措施,遷移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原因,以投親靠友方式二次自行遷入績溪、旌德、歙縣、祁門、休寧、太平、黟縣、涇縣、屯溪市等8縣1市落戶。這部分移民已繁衍至2萬余人,分布在黃山市的歙縣、徽州區(qū)、黃山區(qū)、屯溪區(qū)、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和宣城市的旌德縣、績溪縣、涇縣等10個縣。
由于時間跨度長,加上文革時期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和自發(fā)遷移,造成了一系列遺留問題。大部分移民分散居住在偏遠貧困山區(qū),生產、生活均存在很多困難。1998年以來,新安江水庫浙江省自遷移民的遺留問題引起黨和國家和省、市、縣各級政府的重視,隨著移民遺留問題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尤其是國發(fā)[2006]17號文件頒布以后,多渠道籌集的資金陸續(xù)投入,移民安置區(qū)的基礎設施困難有所緩解,移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原標題:經典水電工程二:新安江水電站
責任編輯:李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