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取暖對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中國北方地區(qū)冬季取暖需要燃燒大量煤炭,被認為是造成區(qū)域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7年3月,政府制定了“2 + 26”政策,對北京、天津以及其他26個北方城市提出了煤炭替代目標,以減少冬季取暖用煤量。
2017年—2018年冬季,“2 + 26”城市超額實現了煤炭替代目標:六個省份約544萬戶家庭實現氣代或者電代煤,超過了原定350萬戶的目標。這544萬戶中包括2+26城市的394萬戶,和六省份非2+26城市的150萬戶。
雙代煤超額完成有兩個因素:1)能否達到雙代煤目標是地方政府績效指標的關鍵部分; 2)補貼根據有多少戶家庭完成雙代煤發(fā)放。
雙代煤中,由于燃氣公司借機擴大市場份額,踴躍推動煤改氣,而區(qū)域電網則基本處于壟斷狀態(tài),電力公司動力不足,造成客觀上氣代煤數量遠大于電代煤。
高于預期的煤改氣加劇了冬季氣荒:根據我們的分析,超額完成的氣代煤創(chuàng)造了每月額外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這使得11月份的天然氣短缺量從7億立方米增加到13億立方米。
天然氣供應緊張開始于河北,陜西和山東等北方省份,到2017年12月短缺蔓延至華中甚至華南。政府不得不啟動一系列應急措施,弱化煤炭禁令,以確保供暖。北京重啟燃煤發(fā)電機組以置換出一部分天然氣,已經實施煤改氣,但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地區(qū)允許家庭用煤取暖。
隨著12月份的氣荒升級,政府發(fā)布了2017-2021年北方地區(qū)冬季清潔取暖規(guī)劃,該政策將清潔取暖的目標區(qū)域從2+26擴大到整個北方地區(qū),并提出了 新的目標以及相應的路線圖。
新政策強調,清潔取暖不僅僅是用氣和電來取代煤 ,提出煤炭清潔使用是達成清潔取暖目標的重要途徑,規(guī)劃到2021年底清潔煤炭用量需要增長三倍。新政策對于煤改氣也提出了目標,規(guī)定2 + 26城市到2021年底需新增用氣230億立方米 。
我們的分析表明,由于2017年超額進行煤改氣,2 + 26城市僅2017年一年已經完成了五年目標的三分之一。對于2 + 26以外的城市,新政策沒有設定確切的煤改氣目標,并強調煤改氣需要在確保天然氣供應的前提下進行,這意味著2+26以外的地區(qū)天然氣取暖的增量相對來說會比較有限。
今年冬天的氣荒說明了要進一步推行煤改氣,確保天然氣供應和消除基礎設施瓶頸將是關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點都存在一定的風險。資金不足可能會阻礙三桶油進入一些開發(fā)成本較高的技術儲量;俄羅斯管道氣的增量在初期可能也會比較緩慢。
最重要的是,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會受到接收站能力的限制。在過去的兩個冬季我們已經看到北方一些接收站超負荷運行,北方冬季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已經受到了接收站能力的制約。
過去兩年中拿到批準的擬建接收站項目也屈指可數,新項目的建設又需要4-5年才能投入使用。因此,根據目前接收站建設和擴建的計劃來看,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北方每月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最高不超過350萬噸。
中國北方冬季采暖的總能源需求量為280億立方米天然氣當量,規(guī)模相當于整個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一半。
北方清潔取暖政策對我國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需求有著巨大的影響。新政策是否能引發(fā)新一波煤改氣的浪潮?中國在將來的冬天會再次面臨缺氣的情況嗎?俄氣的進口和基礎設施的瓶頸,又會對液化天然氣進口產生怎樣的影響?有興趣可以進一步交流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