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中國電力多個"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
他,主導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獲得了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實現了由廣東省牽頭完成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他,主導“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獲得了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實現了由廣東省牽頭完成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零的突破”。他,參與了中國多個“第一”的電力工程的建設,見證了中國電力事業(yè)從弱到強的過程。如今已77歲的他,說自己還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
他,就是南方電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保障廣東發(fā)展
據李立浧院士介紹,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與廣東關系密切,中國的能源稟賦是西部多東部少,而通過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讓西部的能源服務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可以極大地保障和促進廣東的經濟社會發(fā)展。
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超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基礎上將輸電電壓提高了1.6倍,電流也提高了一倍多,輸送能力大增。而在這種提升的背后,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攻克。李立浧院士帶領研究團隊和廣東的高校、科研院所一起合作,首先從技術理論上進行突破,在設備制造、工程應用和運行維護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摸索,解決了幾十個難題,使該項目最終獲得成功。
“幸運”地參與中國電力多個“第一”
1968年,李立浧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投身中國電力事業(yè),如今,已整整五十年。
回顧這五十年的歷程,李立浧用“幸運”二字來形容。他說,在參加工作后不久,中國開始建設第一個330千伏的交流輸電工程——劉家峽水電站,這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水電站。當時,沒有得到外部的任何技術資源支持,中國的電力科技人員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技術研究,
“在那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我們集中了一個研究隊伍,經常坐在一起進行切磋研究。當時環(huán)境非常艱苦,經常要到野外去勘查工程線路。農村沒有電,我那個時候的近視度數是500多度,因為常年在煤油燈下看書,離開甘肅的時候已經到了將近2000度。”
再后來,中國要進行第一個500千伏的交流輸電工程建設,李立浧也“幸運地”參與了。他說,當時國內從日本引進了一種鋼板軋機,是中國汽車工業(yè)所急需的設備,但是軋機一開動,電力負荷很大,當時的電網容量沒法支撐,所以就要進行這個500千伏輸電工程的建設。“當時國內與國外的技術水平差距很大,我們引進了一部分設備,另外自己制造了一部分設備,終于建成了中國第一個500千伏交流輸電工程。后來又籌劃建設了中國第一個±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葛洲壩直流輸電工程。”
中國電力事業(yè)仍有很大發(fā)展空間
對于中國的電力事業(yè),李立浧仍然充滿了憧憬。
他告訴記者,中國的電力事業(yè)在改革開放后發(fā)展很快,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Α?ldquo;2017年,我國全社會消費的電量大概是63000億度,平均每個人消費電量4500多度,而美國的人均消費電量是13000多度,西歐國家和日本,人均水平是7000至8000多度,所以從這個數據上看,中國的電力事業(yè)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李立浧院士積極參與人才培養(yǎng)的工作,為中國電力事業(yè)培養(yǎng)接班人。如今,他不僅在南方電網公司帶隊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而且還和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一起,創(chuàng)辦了電力創(chuàng)新班,把他的工作經驗、工程知識和理論相結合,為電力專業(yè)的學生提供各種實習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
仍然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
已經77歲的李立浧依然希望能夠為國家的電力事業(yè)做更多的貢獻。
他認為,中國的電力事業(yè)還大有可為,但是發(fā)展模式要變,要走科學發(fā)展的道路,要走技術創(chuàng)新的道路。他向記者透露,現在他們正在進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研發(fā),以及“透明電網”的理論和技術研究。
“我們要進行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這也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另外一個就是要把現代信息技術與電網相結合,在電網上安裝小微智能傳感器,讓電力系統(tǒ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展示出來,成為‘透明電網’。我還有很多的夢想要去實現。”李立浧說。
原標題:【中國夢·踐行者】參與中國電力多個"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fā)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xù)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fā)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chuàng)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fā)展
2020-09-28能源,創(chuàng)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yè):電力系統(tǒng)儲能發(fā)展與挑戰(zhàn)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tài)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fā)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