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汽車如何真正跑起來
《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說,氫與人類的能源演進息息相關,是“21世紀的終極能源”。
6月27日,“終極能源”在武漢演繹出了新版本:三環(huán)集團、氫陽能源、武漢金凰合作研發(fā)的世界首臺常溫常壓液體有機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驚艷亮相。和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高壓儲氫技術不同,這款氫能汽車使用的液態(tài)氫,可在常溫常壓下運行,更安全便捷。“不喝油、只喝氫”,令人期待的氫能汽車何時真正在馬路上跑起來?
氫汽車、氫火車、氫自行車
氫能商業(yè)化正加快推進
可容納300多人的會場,擠得滿滿當當,有人站著聽完了1個多小時的新品發(fā)布。
氫能魔力,可見一斑。
氫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元素,地球上儲量豐富,具有高能量轉化效率,最關鍵是使用時清潔無污染,水是唯一的副產品。
從本世紀初,歐、美、日等主要工業(yè)國都在大力投入氫能發(fā)展研究。日本提出,到2030年左右實現氫能源發(fā)電商用化,以削減碳排放并提高能源自給率。
在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正成為各路資本搶灘的熱點。2月,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已有超過30家上市企業(yè)涉足其中,除吉利、一汽、長城等車企外,國家能源集團、中廣核等能源企業(yè)也在開始布局氫燃料汽車。
在日本、韓國,以高壓氫技術為主的氫能源乘用車已經量產。國內即將銷售的本田 Clarity,加氫3分鐘,續(xù)航750公里;2019款現代NEXO,加氫5分鐘,續(xù)航609公里。據《朝日新聞》網站報道,日本大型連鎖便利店7—11與豐田汽車公司聯手,計劃從明年春天開始推出利用氫燃料電池(FC)驅動車輛行駛的貨車運送貨物,并建立起“零排放物流”體系。
氫能甚至搭上了火車、自行車。
2017年3月,德國成功測試了世界上第一輛“氫鐵”,這是一種零排放的氫動力火車。德國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簽署了一項協(xié)議,將在2021年開始建造一系列由氫動力驅動的列車。阿爾斯通公司宣布,他們將建造14輛無排放列車,通過一個完整的氫燃料箱實現1000公里的續(xù)航里程,其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法國媒體《歐洲時報》2017年12月13日報道稱,位于法國下諾曼底大區(qū)的圣洛市第一批氫能源電動自行車在當地正式投入使用。這款自行車重25公斤,跟普通電動車的重量相差無幾。但普通電動車充電需要3個小時,而氫能源電動自行車充電只需2分鐘,充電量還是前者的2倍。
液態(tài)儲氫技術成“獨門利器”
專家呼吁搶抓機遇加快布局
“終極能源”,真的來了。
不過,加氫站的建設以及氫燃料的儲存、運輸等環(huán)節(jié),仍是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難題。
此次亮相的氫能物流車,采用的是常溫常壓液態(tài)儲氫技術,由首批“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湖北氫陽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寒松團隊攻克。“相較于高壓氫技術,經濟性、安全性大大提升。”程寒松教授介紹。
運輸成本低。短途運輸成本降低89%,長途運輸成本降低95%以上。
建站成本低。常溫常壓液體有機儲氫的經濟性更為明顯,建站成本降低98%。
加氫方便。加氫方式與汽柴油車無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現場看到,加氫站外觀與普通加油站幾乎一樣,提槍就能加注“氫油”。燃料儲存容器為鋁合金油箱,與柴油車油箱通用,加滿可續(xù)航400公里,加注時間只需要3分鐘。
三環(huán)專汽負責人透露,使用成本方面,目前柴油車、純電動車的每公里費用約0.7元、0.5元,常溫常壓氫燃料車費用相對較高,約0.9元/公里,但這比高壓氫車約2.85元/公里的成本具備明顯優(yōu)勢。
據了解,這一技術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加載”到乘用車身上。“主要是由于氫能反應堆‘塊頭’較大,需要一定的空間去容納,這一技術暫時只適用于商用車型。”該負責人解釋說。
事實上,尚處產業(yè)化初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距大規(guī)模“上路”遠不止“臨門一腳”的距離。
因起步相對較晚,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商的基礎研究較為落后。一位業(yè)內人士說,“我們所研發(fā)的碳紙,用在燃料電池核心——膜電極中,事關導電性能。雖只是個小小零部件,但國內卻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廠商,大部分需要進口,最貴時價格與黃金相當。”
對此,省社科院經濟專家認為,盡管氫能商用之路還有很多“攔路虎”,但作為工業(yè)大省、汽車大省,湖北更應搶抓這一重大機遇,加快布局。以武漢為例,該市已具備從制氫、氫氣儲運、核心零部件、下游應用端等相對豐富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yè)鏈資源,正在打造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劉亮 王帥)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fā)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yè)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新基建之充電樁“火”了 想進這個行業(yè)要“心里有底”
2020-06-16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電力新基建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
備戰(zhàn)全面電動化 多部委及央企“定調”充電樁配套節(jié)奏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yè)發(fā)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fā)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